張三年薪20萬元多嗎?若他一人生活,并且不為住房發愁的話,好像還可以。
李四一家三口(放開二胎后可能四口)僅他一人工作,即便不為住房發愁,年薪20萬元還多嗎?
王五在背負巨額房貸的基礎上,一邊供養自己的小家,一邊還要贍養夫妻雙方的父母,年薪20萬元還夠嗎?
很遺憾,我們當前的個人所得稅政策不考慮上述個體差異。若張三、李四和王五均按月獲取工資且稅前扣除金額一致,則他們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完全一致!
為了解決“高收入”個人稅負較高的問題,各路高手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籌劃方案五花八門,我們來系統梳理一下。
一、循規蹈矩
常見的做法就是就是把收入分成日常工資和年終獎發放,充分利用年終獎單獨納稅的優惠政策,達到節約稅款的目的。
該政策對于年薪20萬元以內的個人,的確是很好的籌劃方法,如果企業為個人據實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該籌劃可將個人的整體稅負控制在6%左右。
但對于年薪更高的個人,該籌劃方法雖然可以繼續使用,但整體稅負會明顯上升。
結論:理論聯系實際,有所為,有所不為。
二、偷梁換柱
常見的做法就是找發票報銷。即部分收入正常申報個稅,其他部分用發票進行報銷,借此達到“節稅”目的。
此法“由來已久”,因其操作簡便,難度系數極低,目前仍在各企業“大行其道”。但其實基本都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籌劃,嚴重低估了稽查人員的智商。
典型案例:青島國稅稽查人員對青島立隆佳自動化有限公司納稅和發票使用情況進行了納稅檢查。經查,該單位法定代表人陶某購買家用電器、家裝材料、家居用品用于個人消費,購買時直接支付現金,取得青島某商業有限公司開具的普通發票25份,計入單位賬簿管理費用-辦公費300000元。事后陶某把發票交與財務人員報銷,進行稅前扣除,未做納稅調整。由于該公司2012年偷稅數額達8.46萬元,被稅務機關處以罰款4.23萬元,同時偷稅比例達12.14%,移送公安機關進一步處理。
結論: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三、掩耳盜鈴
常見的做法就是部分工資正常申報個稅,其他部分以老板借款的形式提現,再通過老板個人賬戶把錢分別打入員工個人賬戶。
如此操作的企業通常理解是,反正公司是老板的,老板就是公司的,老板從公司借錢也不需要還,這樣掛著也不影響企業損益,員工還節約了稅款,何樂而不為?
殊不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規范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03】158號)第二條規定: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結論:搬起石頭砸了老板的腳!
四、化整為零
常見的做法是,公司把高收入員工的工資在報稅時以較低的金額申報,把低收入員工的工資在報稅時以較高的金額申報(多出的稅款由高收入員工承擔),發放時按均按實際應得的金額發放。在保持工資總額不變且全額申報個稅的情況下,通過把高收入員工的工資拆散,化整為零隱藏在低收入員工工資內,達到為高收入員工“節稅”的目的。
此種方案操作手法比較隱蔽,如果只對申報個稅的總額和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的工資薪金總額比對,通常很難發現問題。但也不是因此就判定該方案萬無一失。
假的真不了,一旦被舉報或被稅務機關稽查,很快就會露出馬腳。企業所面臨風險就是未足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被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九號)第六十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結論:弄巧成拙,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五、表表不一
社保、公積金基數和實際工資不一致這種“表里不一”的情況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我們不去討論。
“表表不一”的常見的做法是,提高高收入員工的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和社保基數拉開較大差距。在滿足特定條件后,無論個人還是公司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均可定期自動轉入個人賬戶。提高住房公積金基數,相當于變相把個人的一部分收入直接從個稅前扣除,從而達到減少納稅的目的。
基于“法不責眾”的古老習俗(再加上基數的確定要依據過去的工資而不是當下的工資,繳費基數和當下工資不一致也很正常),只要不被舉報或被稽查,“表里不一”的眾多企業基本都還可以“渾水摸魚”、“高枕無憂”一段時間。但對于“表表不一”就大不相同,畢竟這類企業不多,加上金稅三期強大的自動比對功能,社保機構很容易發現這種異常。直接到企業進行稽查非常容易發現破綻。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結論: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誤了卿卿性命!
來自高頓財稅學院,轉載于張海濤財稅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