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国产老肥熟xxxx,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您好,歡迎訪問本站! 管理員登錄
  • 1、問稅網,打造一站式財稅知識學習平臺,人人皆可學,處處時時皆能學。
  • 2、本站每天更新最新的稅收政策和最新的熱點問答,保持知識始終是“新”的。

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消費稅收入分析工作的通知

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消費稅收入分析工作的通知

廣州、各地級市國家稅務局:
    現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消費稅收入分析工作的通知》(國稅函〔2007〕228號)轉發給你們,省局補充明確如下,請一并貫徹執行。
    一、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凡2007年年入庫消費稅稅收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地級市,均應按照稅務總局文件有關要求,于每年1月29日和7月29日前向省局(流轉稅處,下同)報送年度和半年度消費稅收入分析報告。當月全市消費稅收入異常(指入庫消費稅同比增長超過25%或是低于5%)的地區(指上述年入庫消費稅稅收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地級市),應于次月4日前(計統快報報送后1日內)向省局報送月度消費稅收入分析簡報。
    二、各地的消費稅收入分析簡報和半年、年度消費稅收入分析報告按總局規定的格式上傳至省局FTP服務器:CENTRE/流轉稅管理處/消費稅/收入分析/XX年XX月。
    三、從2008年第一季度開始,各地應對上年年入庫消費稅500萬元以上的消費稅納稅大戶,作為省級消費稅重點稅源企業,按附表填制《廣東省消費稅重點稅源企業經濟指標季度匯總表》(見附件),在每季度結束后第一個月的20日前,將統計情況表上報至省局FTP服務器“CENTRE/流轉稅管理處/消費稅/重點稅源企業季報匯總表”。本通知下發后,省局此前下發的消費稅重點稅源信息上報制度同時停止執行。
    四、各級國稅局流轉稅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消費稅稅收收入分析工作,按照總局《消費稅稅收分析指標體系及分析方法說明》,認真、及時做好消費稅收入的分析工作,保證上報消費稅收入分析材料的時效和質量。為督促各地做好此項工作,省局將不定期對各地收入分析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全省通報。

    附件:廣東省消費稅重點稅源企業經濟指標季度匯總表

                                                                 廣東省國家稅務局

                                                                  2007年12月27日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消費稅收入分析工作的通知

                                               國稅函〔2007〕2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
  為了全面、及時了解各地消費稅收入增減情況及變動原因,把握消費稅收入變化的趨勢,研究加強消費稅征管的措施,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經研究決定,現對加強消費稅收入分析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分析內容
 ?。ㄒ唬┮蛩胤治?
  以分行業同比增減變化情況為切入點,系統分析影響消費稅收入增減變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稅源發展變化的因素,如應稅消費品產銷增長情況、產品結構的變化、企業組織機構的變化等;二是政策變動的因素,重點反映相對于上年同期新發生的政策變動的影響,如2006年4月1日起調整了消費稅政策,2007年1-3月份均要分析此因素對消費稅收入造成的影響,2007年4月份以后如無特殊情況就不必分析;三是征管因素的影響,如納稅地點和納稅期限發生改變、新批緩繳稅款、清理欠稅、查補稅款入庫等。
 ?。ǘ﹩栴}分析
  剔除非即期收入因素(即非本期經濟對應產生的稅收)后,判斷消費稅收入與相關經濟指標是否協調,分析差異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
 ?。ㄈ┶厔莘治?
  在做好因素分析、問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調查研究,把握消費稅稅源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態勢,結合收入規律和稅收政策可能發生的變動情況、加強征管措施可能產生的效果等,對未來一段時期內消費稅收入形勢進行預測。
  二、分析方法
  常用分析指標及分析方法說明請參閱附件《消費稅稅收分析指標體系及分析方法說明》。
  三、數據來源
  計統部門的快報、重點稅源監控數據、稅收資料調查數據,統計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等外部數據,以及其他可用于消費稅收入分析的數據。
  四、報送要求
  為了便于稅務總局了解各地開展消費稅收入分析的情況,自2007年3月份起,各地應定期向稅務總局(流轉稅司)報送月度消費稅收入分析簡報和半年消費稅收入分析報告。
 ?。ㄒ唬┰露认M稅收入分析簡報
  當月消費稅收入異常(指入庫消費稅同比增長超過25%或是低于5%)的地區,應于次月5日前(計統快報報送后2日內)做好當月因素分析,并向稅務總局(流轉稅司)報送月度消費稅收入分析簡報,簡明扼要地描述當月消費稅收入的特點、說明影響當月消費稅收入的主要因素,盡量用重點稅源的量化數據說明原因。
  (二)半年消費稅收入分析報告
  所有地區應分別于每年7月31日前和次年1月31日前向稅務總局 ?。鬓D稅司)報送半年消費稅收入分析報告,內容要求涵蓋因素分析、問題分析和趨勢分析,注意做到數據翔實、分析透徹、預測科學。上半年消費稅收入分析報告使用上半年累計數據,反映上半年內容;下半年消費稅收入分析報告使用全年累計數據、反映全年內容。
  (三)技術要求
  1.報送方式:以A4紙、小三號仿宋字體、單倍行距編輯的WORD電子文檔。文檔名稱參照“××省××××年××月簡報”、“××省××××年上半年報告”、“××省××××年下半年報告”等字樣。
  2.報送地址:稅務總局FTP服務器“CENTRE/流轉稅司/消費稅處/各地上報分析報告”。
  各地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消費稅收入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認真抓好落實,保證上報消費稅收入分析材料的時效和質量。稅務總局將定期對各地上報材料的情況進行通報,并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開展消費稅收入分析工作好的經驗和做法。
 


  
     附件  消費稅稅收分析指標體系及分析方法說明
  
  一、指標體系及其說明
 ?。ㄒ唬┙洕笜思捌湔f明
  產量:指報告期內企業生產的并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應稅消費品數量。用于簡單測算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經濟效益、實現稅收等數據。
  銷量:指報告期內企業生產應稅消費品已經實現銷售的數量。用于簡單測算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產銷率、實現稅收等數據。對于從量征收的應稅消費品來說可直接作為計稅數量。
  銷售額:指企業銷售應稅消費品取得的收入總額。用于簡單測算產品獲利能力、實行稅收等。對于從價征收的應稅消費品來說可直接作為計稅收入。
  產品銷售成本:指企業在銷售應稅消費品過程中的實際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但不包括期間費用,即不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用于衡量產品獲利能力。
  產品銷售費用:指企業在銷售應稅消費品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專設銷售機構的各項費用。包括包裝費、運輸費、保險費、展覽費、廣告費以及銷售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等其他經費。用于衡量產品獲利能力。
  產品銷售利潤:指企業銷售應稅消費品所產生的利潤。用于衡量產品獲利能力、測算產品銷售利潤率。
  產銷率:用于衡量產品市場銷售情況、庫存增減狀況。計算公式為:產銷率=銷量/產量×100%。
  平均單價:企業生產某種應稅消費品取得的銷售收入與銷售數量之間的對比關系,反映市場價格水平以及企業產品結構變化情況。計算公式為:平均單價=銷售額/銷售數量。
  產品銷售利潤率:企業生產某種應稅消費品實現的銷售利潤與產品銷售收入(銷售額)的對比關系,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生產該應稅消費品盈虧狀況。計算公式為:
  銷售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銷售額×100%
 ?。ǘ┒愂罩笜思捌湔f明
  期初未交消費稅:指納稅人期初應交未交的消費稅額,含往期欠稅。用于測算企業應交消費稅。
  本期應交消費稅:指納稅人本期實現的消費稅額。用于測算企業實現稅負及稅收彈性系數。
   本期入庫消費稅:指本期內剔除非即期收入因素后企業繳納入庫的消費稅額,含往期預交的、應于本期申報入庫的稅額,不包括清理往期欠稅額,也不包括本期預交的、應于次期申報入庫的稅額。用于測算企業入庫稅負及稅收彈性系數。
  本期清理往期欠稅:指納稅人本期繳納入庫的清理欠稅額。將本期清理往期欠稅從本期入庫消費稅中分離出來,主要是為了便于將本期入庫消費稅與本期應交消費稅相對比,以及將本期指標同歷史數據項對比,看本期收入情況是否屬于正常范圍。
  期末未交消費稅:指納稅人本期期末應交未交的消費稅額。用于測算企業應交消費稅。
  指標間邏輯關系:期初未交消費稅+本期應交消費稅-本期入庫消費稅-本期清理往期欠稅=期末未交消費稅
  入庫率:企業入庫消費稅(實際繳納消費稅)和應交消費稅之間的比例關系。反映稅收征管力度和企業實際納稅能力,是稅收征管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
  入庫率=本期入庫消費稅/本期應交消費稅×100%
 ?。ㄈ┒愂张c經濟關聯指標及其說明
實現稅負:計算公式為:實現稅負=本期應交消費稅/銷售額。反映應稅消費品正常應承擔的稅負。
  入庫稅負:計算公式為:入庫稅負=本期入庫消費稅/銷售額。反映應稅消費品實際承擔的稅負。
  稅收彈性系數:指稅收增長與稅源增長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公式為:稅收彈性系數=稅收增長速度/稅源增長速度(對于從量定額征收的產品,稅源增長速度為銷售數量的增長速度;對于從價定率征收的產品,稅源增長速度為銷售額的增長速度)。
  二、分析方法
 ?。ㄒ唬┗舅悸?
通過了解重點稅源的經濟活動的內容和生產運營基本情況,以重點稅源信息推斷總體,認識經濟基本運行情況和納稅情況、研究經濟與稅收的關系,為正確判斷稅收形勢和稅收政策執行效果、制定稅收管理措施、調整稅收政策、組織稅收收入提供參考依據。
  (二)稅源變化情況分析
  1、運用指標:產量、銷量、銷售額、產銷率、平均單價、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利潤。
  2、分析內容:將當期指標與上年同期指標進行比較,以及指標間邏輯關系的比較,從總量及結構兩方面分析稅源規模增長情況,分析經濟運行態勢和稅源質量優劣等,推算稅收增減情況和稅源變化情況。
  (1)產量、銷量為數量指標,二者一般應有嚴格的對應關系。如果二者數量差異發生變化,或是產銷率發生變化,則說明庫存數量發生變化,企業有可能調整了銷售策略,或是產品適應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如果產銷率同比增大,表示該產品將供不應求,企業在將來有可能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反之,則有可能縮小生產規模,消化庫存。
 ?。?)銷量和銷售額是直接稅源增減指標,根據其增減情況可以直接用來推算稅收增減情況。其中,銷量適用于從量計征的稅目,銷售額適用于從價計征的稅目。
 ?。?)平均單價可以直觀地反映企業產品結構變化情況,對于從價定率征收的產品,可以簡單測算稅收增減趨勢。在市場總體價格指數基本保持穩定的條件下,平均單價上升,反映產品結構提升;平均單價下降,反映產品結構下降。如果該產品適用消費稅分檔稅率,平均單價的變化還可能引起稅率適用檔次的變化,從而使得消費稅收入增長幅度高于或低于應稅銷售額增長幅度。如果市場總體價格指數在一定時期內變化較大,則應結合考慮此因素進行分析,盡量剔除此因素的影響。
 ?。?)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利潤率指標是評價企業或產品盈利能力的指標。稅收屬于產品剩余價值的一部分,企業或產品的經營效益越好,稅收收入就越有發展潛力。通過分析產品單位銷售成本、單位銷售費用的增減變化是否合理,還可以在微觀層面了解企業是否按照規定計提成本和費用的情況,供開展納稅評估參考。產品單位銷售成本、單位銷售費用的計算公式為:
  單位銷售成本=產品銷售成本/銷量
  單位銷售費用=產品銷售費用/銷量
 ?。ㄈ┒愂仗卣鞣治?
  1、運用指標:期初未交消費稅、本期應交消費稅、本期入庫消費稅、本期清理往期欠稅、期末未交消費稅、入庫率。
  2、分析內容:
 ?。?)收入規模分析。本期應交消費稅或本期入庫消費稅可以體現一定稅源條件下的收入規模,是稅收管理的主要目標對象,也是收入分析的主要切入點。
 ?。?)收入變化趨勢分析。將本期或累計的應交消費稅或入庫消費稅與上年同期相關指標比較,可以描述不同期間稅收收入的變化程度,從而反映稅收形勢的好壞。收入變化趨勢多用同比增長率來表示,分為兩種情況,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當月同比增長率=(當月收入-上年同期收入)/上年同期收入×100%
  累計同比增長率=(當年累計收入-上年同期累計收入)/上年同期累計收入×100%
  (3)入庫率分析
入庫率是企業實際繳納消費稅與應納消費稅的比例關系,體現稅收征管的水平。
  對入庫率的分析,要在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做分類對比,以及做同一企業入庫率歷史對比分析,描述稅收入庫的客觀現狀、變化情況和對稅收收入的影響,揭示稅收征管的強弱差異和問題所在。
  企業實際繳納消費稅是在企業當期實現消費稅的基礎上征收入庫的,因此,理論上二者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應基本一致。在一定征管水平下,如果企業財務狀況較為穩定,則入庫率應保持在一定水平。如果不一致,則可能存在征收“過頭稅”或存在欠稅問題,表明稅收收入沒有嚴格按照稅收實現情況征管入庫。
 ?。?)未交消費稅分析
  期末未交消費稅是企業實現消費稅中于期末應交而未交的消費稅,在企業會計核算中體現為企業負債,在稅收會計核算中為應收消費稅。雖然按照計統部門的口徑期末未交消費稅并不全部為欠稅,但是對其分析可以揭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增收潛力。
  對企業期末未交消費稅的分析,主要是描述企業未交消費稅的客觀現狀和變化情況,包括未交消費稅的分布、規模及其發展變化??梢詮钠髽I期末未交消費稅總量、企業未交消費稅與應交消費稅的比例關系、未交消費稅變化幅度等方面展開:
 ?。?、潛在欠稅的情況。
 ?。?、涉及企業比例:指涉及未交消費稅的企業占本地區全部重點稅源戶的比例,了解本地區涉及未交消費稅企業的覆蓋面。公式為:
涉及企業比例=期末未交消費稅大于零的企業戶數/本地區全部重點稅源戶數×100%
  c、未交消費稅比例:指期末未交消費稅與當期應交消費稅的比例關系,反映未交消費稅的相對規模,揭示征管努力的程度。公式為:
未交消費稅比例=期末未交消費稅/當期應交消費稅×100%
 ?。?、未交消費稅變化率:指企業期末未交消費稅與期初未交消費稅 ?。ɑ蛏掀谄谀┪唇幌M稅)的之間的比例關系,反映期末未交消費稅的變化趨勢和幅度。公式為:
  未交消費稅變化率=期末未交消費稅/期初未交消費稅×100%
 ?。ㄋ模┒愂张c經濟相關性分析
  1、運用指標:實現稅負、入庫稅負、稅收彈性系數
  2、分析內容
  通過分析稅收負擔和稅收彈性,研究稅收與經濟之間的相關性,揭示稅收工作與經濟形勢是否協調發展、是否符合稅收經濟關系規律。
 ?。?)靜態分析
通過分析稅負水平考察某一時點稅收與經濟的相關關系,客觀描述稅負的現狀,并通過稅負變化的趨勢和幅度評價稅收征管情況的好壞。分析指標有實現稅負和入庫稅負。
  將實現稅負與規定稅率相比較,可以分析稅收政策的執行情況,描述稅收征管工作的現狀。實現稅負與規定稅率理論上應相等,如果出現差異,則企業可能有沒有按照規定計提消費稅的問題。
將入庫稅負與實現稅負相比較,可以測算稅收征管力度、企業實際納稅能力等,分析稅收政策執行的實際效果。
  另外,還可以將當期稅負與上期稅負或歷史同期稅負水平相比較,觀察稅收負擔的變化,揭示經濟結構、稅收政策及征管對企業稅負的影響;也可以對稅負分類比較,分析行業間、地區間的稅負差異。
 ?。?)動態分析
  通過分析稅收彈性系數,考察一段時期內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的比例關系,反映經濟變化對稅收變化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稅收彈性系數應該大于或等于1。如果稅收彈性系數小于1,則可能存在欠稅的問題;如果顯著大于1,則可能存在收“過頭”的問題。

                                             

                                                                         國家稅務總局

                                                                         2007年2月25日


【政策解讀】:

<menuitem id="4wobd"></menuitem>
<td id="4wobd"></td>

      <th id="4wobd"></th>